《牡丹花下》:就像一个矫作女高中生,那样美也那样蠢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5.17〜28,2017
牡丹花下
《牡丹花下》(The Beguiled,2017)
文 | 柳莺
编 | 尼侬叁
1971年,唐·西格尔将托马斯·P·库里南的小说《受骗》搬上银幕,南北战争期间,隐藏于弗吉尼亚树林女子寄宿学校的宁静被一位北方军官的到来打破。身负重伤的约翰,虽来自另南方居民闻风丧胆的敌军,却因为肢体上的孱弱与残缺得到以玛莎校长为首的女性成员们网开一面的待遇。在极端环境下(常年战争压抑、封闭环境中的物资短缺),这场纠结丛生的人道主义救助,很快转变为一场女性欲望宣泄——充满男性魅力的约翰成为学院中人人争夺的对象,身体的残缺又让其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学校女性成员的囚物。而他在百花丛中出于求生与性欲双重目的撩妹,则不可挽回地走向了一场由爱生恨的复仇大戏。
唐·西格尔Don Siegel
在西部片中大显身手的科林·伊斯特伍德饰演的北方士兵英俊中带着颓废,尽管巧舌如簧却又透露着令人信服的真诚,甚至某种童稚。唐·西格尔不仅在有限的时空中,精准地还原了19世纪60年代时代氛围,细腻地呈现了留守战场一隅以求自保的平民的真实处境,打破敌死我活的二元对立,更在性别的框架下,完成了对阵双方的博弈过程与权力反转,在浪漫与惊悚并存的基调下描绘一男多女的多角情感关系。也因此,《受骗》被认为是唐·西格尔最好的作品之一。(对于老版《牡丹花下》分析,请阅读 新版《牡丹花下》好不好我不知道,但老版确实好看定要预习!)
《牡丹花下》 (The Beguiled,2017)
四十六年后,索菲亚·科波拉集结众星卡司再一次讲述这段一男多女的多角情感,妮可·基德曼饰演控制欲极强的院长玛莎,渴求爱情的温柔女教师爱德薇娜由克斯汀·邓斯特饰演,艾丽·范宁则成为这场争斗抓马剧的“心机婊”担当。人们期待科波拉能从女性视角对此故事进行不同的改编。然而,《牡丹花下》却止步于对两性关系的浅层诉说,导演急切地展现着剧中女性角色(抑或女明星们的)的魅力瞬间,忽略推动剧情的细节铺垫,甚至暴露出比《受骗》更赤裸裸的男性窥探目光,前作重返历史现场的野心也被简化为一场无谓的女性撕逼抓马大戏。1971年版《受骗》又名《独行侠勇闯美人关》,事实上,考虑到西格尔版层次鲜明的人物铺陈和张弛有度的剧情推进,这个充满江湖感却又处处透着廉价气息的译名似乎更符合科波拉版的基调。
《受骗》(1971) 剧照
科波拉无心以寄宿学校为通道,管窥战争环境下女性欲望的表达,男性权力的去中心化被简化为渣男撩妹失败后所应得的惩罚。导演尽可能地削减甚至架空影片与南北战争这段重要历史背景的关联。《受骗》开始对战争史料的运用明确地表达了跌宕时代风云在主人公性格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炮火紧邻带来的紧张感,通过瞭望放哨、深夜来客,及环境音的不断渲染,让寄宿学校中的所有人都岌岌可危。被政治宣传妖魔化的北方士兵成为音乐教室中卧床不起的伤病员,而原本被认为是代表体制维护着的南方军人,却不怀好意地擂开学校大门,以保护者身份,实施侵犯之实。
《牡丹花下》 剧照
黑人女仆则成为时代背景的另一层表征,她与院长玛莎之间存在着在敌对中合作的微妙关系,也成为约翰与白人姑娘之间一道缓冲的屏障。而在《牡丹花下》中,南方军人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他们既非救赎之道,也非罪恶渊薮,虽然仍旧时不时地从寄宿学校门口经过,却并未对叙事起到任何有效的推动作用。南方军队在《牡丹花下》的“失踪”切断了寄宿学校封闭空间与外界象征性的联系,使得剧本在丰富性层面大打折扣。而黑人女仆的角色,则干脆被取消,整部影片完全变成了白人之间的对手戏。虽不必上升到政治正确的高度,但在一部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电影中黑人的缺席让故事时空感觉更加抽离。
《牡丹花下》中充满着对于欲望的错误表达,或者说,观众期待都看到的,与《受骗》完全不同的视点与处理方式并没有出现。甚至,虽然是女导演,科波拉版却处处充满对于女性的窥视,两场圆桌晚宴即为一例。倘若不考虑服饰、布景细节的精确度,两场晚宴戏中精心披上华服,使用着精致餐具的寄宿学校女生们,反而更像是贵族庄园中一招一式就倍加讲究的上流女子。同样,在《受骗》中被反复强调的物资匮乏、生存不易在到了科波拉手下也变成无关痛痒的闲笔。
也许观众仍旧能从一众明星还算合格的表演中获得某种快感,或从考究的景物摄影中满足视听需求。但既不能还原原著精髓,又无法达到前作高度的新版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深焦短评
圆首的秘书
★★★★
索菲亚科波拉这回还是很有进步的!砍掉了老版中“不必要”的旁枝侧节,去历史化和阶级化只为更集中关注两性关系和其中渗透出来的人性,同情、爱欲、嫉妒、仇恨悉数亮相,整体感极强。摄影加分,后半段惊悚氛围恰如其分;每个角色性格鲜明,更难得的是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极强的幽默感。
车小爷
★★
这种成品之下谈摄影和美术之优秀没有任何意义。完全可以做到更好的剧本,在向来胸无大志的索菲亚·科波拉手里不出意外地降级为路人。巧妙地躲过每一个故事高潮的节点,单靠摄影和配乐支撑的气氛营造失败,角色扁平,发展仓促,三个主要女性角色均没有太好发挥,Elle Fanning延续在《霓虹恶魔》的表演:天真又险恶,无脑又自私。和Kidman、Dunst相比稍显用力过猛。本应剑拔弩张的群戏频频引人发笑,寓言变成了相声。唯一有趣的一点可能是以男主角因截肢而发狂为节点,前后两部分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前是南北战争版《贱女孩》混搭低智版《甄嬛传》,后是脱力的《斯托克》,绵软且无神。
马鹏程
★★
翻拍关于女性的影片,让科波拉更有可能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好莱坞的体系之下,《牡丹花下》是一部不错的翻拍作品,虽然删减了不少原著中情节。精巧的节奏和剪辑带来了轻松幽默的观影效果,同时又还原了女性们心中的种种冲突。
Zac
★★
挺无聊的,大部分时间每个角色都是弱智的,除了些小片段看每个女孩争取关注可以娱乐一下之外都没有其他有意思的地方,但连这都是弱智的。本来想看女人们风风火火的复仇,结果看了女人们矫揉造作的献媚。
Peter Cat
★★
当大家唱衰科波拉新片时,我们几近于是在召唤一种独特趣味。就像她曾经在凡尔赛宫演绎了美国女高中生版的“绝代艳后”;《牡丹花下》本质上也无不同,愚蠢简直就像是明星们漂亮脸蛋背后所必须承受的刻板报应。你可以说科波拉或许做不到演绎角色间复杂情感和心理(《迷失东京》是灵光一现咯?),也可以说她的心思可能完全不在这里。
徐佳含
★★
陌生男人闯入一众女性世界后,男女之间的微妙的联动把握得极其精准。但影片也就止步于此了,或者说,导演的视野或野心都局限于此——与人物最本质的诉求脱节,历史背景的脱节。影片整体经不起琢磨。
Stevie
★
一出情欲大戏活生生被蠢成了姐妹会喜剧。
Grace
×
女性欲望与男性阉割,但是拍得也太蠢了。
*打分标准:以四星为满分,三星表示“佳作”,两星“一般”,一星“较差”,零分“很差”。
- FIN -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